2019年,学校行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总体部署,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学校“十三五”规划和教育综合改革、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各项任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持续促进内涵发展,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校110周年献礼。
一、 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1.组织实施。推进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任务的落实,组织高水平创新团队的申报,制定相关管理文件,对2019年建设目标绩效进行考核,组织2020年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市财政项目预算申报。(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发展规划处、有关职能处室)
2.科研支撑。强化科研对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基础支撑作用,以科研发展、平台建设、学科团队、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实现科技内涵式发展,推进学校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科技处、有关职能处室)
二、“十三五”规划、综合改革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3.“十三五”规划。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加强对关键指标完成进度的跟踪和规划执行过程的监督。(主管领导:黄有方 金永兴;分管领导:各分管校领导;牵头部门:发展规划处、有关职能处室)
4.教育综合改革。总结《上海海事大学深化综合改革2018年实施方案及推进计划》完成情况,明确2019年综改方案推进落实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加强对关键指标完成进度的跟踪和监督。(主管领导:金永兴 黄有方;分管领导:各分管校领导;牵头部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5.依法治校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持续提升师生依法治校意识。进一步深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决策制度体系,成立校务委员会。深入推进网上行政办事中心建设,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门妍萍;牵头部门:校长办公室、有关职能处室)
三、本科教学及实验室建设
6.一流本科建设。以对接国家战略和服务行业需求为引领,围绕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结合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通过创建彰显航运、物流、海洋特色的一流本科专业群,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汇聚一流教学师资与教学资源等途径,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综合改革,推进试点专业建设,着力培养一流本科人才。重点启动混合式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建设、在线航运物流海洋专业课程群建设、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等17个子项目。
7.教学改革。启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建立更贴合我校实际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改革高等数学教学方式方法,建设无纸化作业系统。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和开发新的课程体系,开设数量充足、质量优质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课程选择,建设移动学习app和smu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公众号。
8.专业建设和评估认证。围绕双证融通、双师型师资、校企合作、国际化等关键任务,在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安全工程等7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开展为期4年的建设。完成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二次认证。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0个专业达标评估。
9.课程建设。建设精品在线课程10门,建设期2年。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新增双创通识课程2门、中华人文艺术系列通识课程2门。开设校企合作课程54门。
10.教材建设。立项特色核心教材10本,建设期2年。启动上海海事大学2019-2021三年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立项规划教材16本。
11.教学管理。建立教务处、学生处、学院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教学系统和学生系统的信息共享,强化教学环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控制,建立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完成网络教学平台优化与升级工作。
12.学风建设。继续实施学位管理、学业预警及试读制度。进一步加强校、院二级联动,加强考前考试制度宣贯工作。进一步加大巡考力度,对于考试违纪作弊严惩不贷,以良好的考风促进学风建设。
13.教学能力建设。继续推进本科教学激励计划。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教学专题讲座及经验交流研讨会。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并严格考核,提高新教师教学设计、讲授、课堂管理能力。举办2019年度上海海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并开展市级青教赛备赛工作。举办首届上海海事大学微课教学比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14.创新创业教育。以8个试点专业为主体,新增大学生创新项目60项,支持部分优秀学生开展科研、实验等创新活动。承办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以交通运输学院和物流工程学院为试点,落实一批较为稳定的“实质性”校外实习基地。以振华中心为依托,打造智能制造实践平台,实现基地升级改造。
15.毕业设计。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鼓励大学生将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成果与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在符合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允许以获奖成果替代毕业设计(论文)。肯定大学生在创新成果,如发表论文、发明专利方面的努力,激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6~15项工作,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教务处)
16.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完善注册入学、宽进严出机制,加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开拓招生渠道,平稳发展船员培训、继续教育、航海职教、函授夜大等各类传统培训项目。保持dp培训和特种船培训项目正常开展。拓展“一带一路”相关继续教育项目。申报并发展中专海乘专业。函授夜大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并申请新专业,进一步提高夜大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继续教育学院、港湾学校)
17.实验室建设。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示范性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带动学校实验教学综合改革。以“建设好、使用好、管理好”为目标,提高实验室服务水平。完善实验课程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实验室开放度,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条件。继续推进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实验室管理处、有关学院)
四、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建设
18.研究生招生。2019年计划招收2350名硕士生,90名博士生。提高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生的比例,争取2019年硕博连读生占博士生招生人数的30%。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设定选拔硬指标,保证入选的“航运 ”拔尖创新博士生质量;扩大“航运 ”博士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完善“航运 ”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选拔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
19.研究生培养体系。搭建研究生课程建设平台,重点资助全英文课程和案例库课程建设。积极组织申报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项目。完善并实施研究生联合培养实施方案、境外研学办法、学分互认办法等,推动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进程。积极发展“航运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航运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聘请“航运 ”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建设10个以上院级实践基地,动态调整若干个实践基地,争取有85%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学校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积极争取全国示范、市级示范和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落实研究生三助工作。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籍管理。
20.学位点。夯实航运主干学科,聚焦高端航运服务和科创中心建设,构建以交通运输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引领的“航运 ”学科群体系。深化“航运 ”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航运人才。在2018年完成24个学位点合格评估的基础上做好迎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抽查的准备。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及学科布局,研究制定学位点的动态调整方案,继续开展对有关学位点的调整工作。
21.研究生创新项目。继续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申报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项目,力争更大突破。开展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和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等项目。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及全国性科技竞赛工作,争取更好的成绩。支持研究生取得高水平成果60项(sci检索论文或者发明专利)。举办“航运 ”创新学术沙龙4次,举办“航运 ”创新学术论坛2次,举办“航运 ”暑期学校2次,评选 “航运 ”学术之星30人,奖励“航运 ”创新实践100人次。
22.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拓展与国外80余所兄弟院校的科研、教学分类合作。提高师生境外访学比例,加大境外访学资助力度。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来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筹建上海海事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选拔优秀博士生10人以上进行国内外访学,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资助博士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人次。从科研合作和联合课程建设角度开展国际培养对接,聘请国外联合培养导师10位,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20名,国际合作课程建设10门,资助硕士研究生国外访学40人,资助青年导师国外访学 5人。
23.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围绕学校“一流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18~23项工作,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研究生院)
24.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做好师资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航运高端人才开发、培养的新机制。继续实施定向emba教育,把优秀的课程和师资定点输送到有需求的企业中去。继续开展dba项目,进一步加强海事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在企业战略规划、制度创新等领域发挥高端智库作用,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级。持续推进“启航”名师计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计划,与招商局集团合作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端人才培训项目,争取与招商局集团携手在斯里兰卡建立“一带一路”亚非欧优才培训基地。(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
五、学科建设和科研
25.学科建设。围绕高峰高原学科第二阶段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充分整合科研力量,集聚高端人才,组建高水平的国际化创新团队,提升学科开展重大科研任务、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产出。
26.科研项目。根据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聚焦交通运输行业,承担急需解决的重大研究课题。加强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项目的申报指导,确保在项目数量、经费和质量上持续提高。2019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数量达28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率达到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率达到10%。组织2019年度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取得新突破。
27.科研成果。争取国家科学技术奖取得突破。继续实施上海海事大学顶级期刊论文培育基金项目,争取sci/ssci检索论文突破280篇,力争在顶级期刊与esi高被引领域取得突破。授权发明专利突破80项,组织2019年国际专利培育工作,组织评审第七届科技创新专利竞赛参赛成果。
28.学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科研学术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全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29.重点研究基地。积极申报省部级及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做好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协调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不定期举办创新团队学术沙龙,为上海市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30.科研管理。制定、修订科研管理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项目经费管理、预算调整、合作报奖等工作,搭建省部级研究基地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科技工作量计算办法,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做好军工保密资格审查准备工作。推进科研管理新系统上线,确保新老系统无缝对接、平稳运行。进一步完善科技质量管理体系。(25~30项工作,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科技处)
31.技术成果转化。制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收益分配及工作量计算办法、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等制度文件。依托第三方专业合作机构,建设一支涵盖知识产权、风险投资、法律等领域的8人产业服务队伍。聘任校内兼职技术转移队伍。聘任8位技术转移专家顾问。反向挖掘学校应用类科技成果并进行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2项。促成不少于2个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新增设海门、海盐、宁波3个科技服务站。(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处)
32.期刊、出版。稳步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的排名。继续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狠抓书刊编校质量。注重员工业务能力的培养,重点提高图书编辑的组稿能力和编校水平。不少于2刊编校质量达到优良,期刊编校质量整体上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出版图书约50种,继续做好国家和上海市“十三五”重点及各类基金图书出版工作。积极申报各类出版基金。做好“十三五”重点图书计划增补工作。(主管领导:黄有方;牵头部门:杂志总社、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六、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
33.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易班工作总站的建设和管理。做好中国航海日文化论坛、海大人文讲坛等课程或讲堂。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继续推进“大国航路”“走向深蓝”思政大课堂。构建学校第二课堂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体系。
34.招生。做好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春季招生、专升本、插班生、港澳台联招、秋季招生等各项招生录取工作。做到招生工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相关招生政策、招生章程等及时在本科招生网向社会和考生公布,加强招生工作人员和咨询接待人员的培训,严格招生纪律。科学合理编制招生计划,持续提高生源质量。合理投放招生宣传广告,继续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5.就业。拓宽就业领域,着力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鼓励毕业生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开拓就业岗位,支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多方联合,通过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稳步建设社区3个大学生创业孵化苗圃,促进大学生创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着力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36.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深入做好心理咨询。针对高危问题学生实施预防干预。进一步提升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叙事、后现代的理念开展学业预警实践探索。继续开展后现代心理专题培训,提升学生工作的水平。打造一支团体辅导核心团队,面向全体新生班级开展班级团队建设。
37.学生管理。继续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营造好学、乐学、上进的良好学习氛围。关注学业困难学生,建立学业跟踪机制,采取学业帮扶措施。加强学籍日常管理,做好学籍数据维护。规范学生日常管理,关注学生需求,提升“一站式”事务中心服务能级,为学生提供更好服务。
38.学生资助。将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申请表、生源地贷款学费证明、贫困生证明等纳入学生事务中心管理。在巩固现有奖助学金类别的基础上,优化设置方案,提升奖助工作成效。招募学生团队在学服202书吧和203咖啡吧开展创业实践。继续推进“勤工助学联合体”微信公众号建设。
39.辅导员队伍。鼓励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科学制定辅导员培训中期规划,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范围内。建立辅导员职业道德守则,规范辅导员工作操作程序,加强辅导员考评,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建立辅导员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管理架构,理顺学生工作部与学院在辅导员队伍管理中的权责。继续做好辅导员在社会思潮、新媒介素养等方面的日常培训。继续推进兼职辅导员工作。(33~39项工作,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学生处)
七、师资队伍建设
40.人才引进。完善学校、学院、个人三方联动的引进机制,发挥学院人才引进的优势。强化学校与高层次人才沟通机制方式,主动出击,提高引进的主动性和效率。完善柔性引进制度,建立开放式的人才引进机制。持续推进学校人才引进“三大计划”,寻求高层次人才突破。争取国家级人才的引进有所突破。加大引进具有海外背景教师的力度。全年新增教师80名。
41.教师发展。开展2019年度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四大计划”人员培养及考核工作,计划选派国外访学进修人员23名,国内访问学者人员11名,产学研践习人员16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人员8名。开展2019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利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杠杆效应,提升教学效果和科研质量,充分激发教师潜能,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学术水平。积极开展交通运输部、教育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委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称号申报工作。开展科研博士后、师资博士后全讯备用网的人才招聘及培养工作,进一步扩大博士后流动站的培养规模和质量,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人员保障。
42.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激励,出台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实施办法、教师岗位分类设置与管理办法,修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意见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办法等文件。尝试实施教师荣誉体系,开展校内人员激励与引进人员并轨工作。(第40~42项工作,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人事处)
43.教师思政。进一步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从高校教师基本行为规范、人才培养行为规范、科学研究行为规范、社会服务行为规范、国际交流合作行为规范等方面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加强教师工作部建设,定期开展师生思想动态调研,摸索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载体与路径。(分管领导:门妍萍;牵头部门:教师工作部)
八、国际交流和教育国际化
44.对外合作与交流。主动适应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对教育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沿海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巩固与现有全讯足球网的合作伙伴的关系,争取新增4所友好院校。筹备并启动东盟海事教育培训项目。积极跟进国际罐箱组织拟捐赠学校罐式集装箱事宜。办好imla上海中心、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
45.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继续实施“海外名师引进工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升办学水平。做好语言类长期外籍教师的选聘及管理工作,推进专业类长期外籍教师聘请工作。聘请海外教师来校开设专业课40门次,专业讲座80场次。争取入选上海市外国专家局或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5名。进一步规范外籍教师聘请及管理制度,严格外籍教师资质标准和聘任管理。
46.学生海外学习。继续实施“学生全球视野拓展”工程,鼓励优秀在校生赴海外学习、实习,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加强与海外知名综合性大学和海事特色类大学的交流合作,开发“以修取学分和攻读学位为侧重”的各类海外学习项目,全面拓展在校学生海外学习渠道,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和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海外学习与实习信息系统,优化学生项目申请流程,加强海外学习实习学生数据管理和分析。全力推动与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南巴黎大学)、南特理工学院、西布列塔尼大学、瑞典查尔莫斯大学等高校的工程类联合培养项目。启动与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开展双向人才培养项目。做好国家留学基金委现有4个项目的学生选拔与管理工作,积极申报新项目,提升学校海外学习项目的质量。继续开展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展、视频大赛、学生分享会等活动,利用学生国际交流协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一步营造海外学习实习氛围。通过境外友好学校、境外航运企业等渠道,拓展更多的海外学习、实习项目,新增3个校际联合培养项目。2019年参加各类海外学习、实习学生总数650人。
47.境外办学和合作办学。做好加纳“物流管理”境外办学项目的各项工作,完成第六期学生的毕业工作、第十期学生的开班工作、教师的派出授课工作以及第八期学生来沪学习工作。做好“国际运输与物流”硕士项目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部评估及延期申报工作。(第44~47项工作,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国际交流处)
48.留学生教育。继续推动留学生英语授课课程及英语授课专业建设。率先建设重点学科群留学生英语授课课程库,并逐年向各类留学生开放选课,提升国际化内涵。持续优化留学生教育结构,着力发展学历生教育及专业国际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专业学生、学历学生在我校留学生总数中的比重,努力实现留学生数量与层次同步提升。推进国际化校园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不断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继续开展“一带一路”海事国家高级专业人才培训。(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处)
九、教育保障能力建设
49.协同合作。开好每两周一次的校长办公会议,会议纪要及时发布于数字校园平台“学校重要工作通报”栏目,确保督办事项办结率100%,出台《上海海事大学督察督办工作条例》。做好校内重要工作、重大会议、重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落实。(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各分管副校长;牵头部门:校长办公室)
50.财务管理。大力筹措资金,满足学校后续大型基建项目的资金需求,保障教职工收入水平稳中有升。提升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强化财务制度建设,深化财务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推进学校内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财务服务水平。规范教育收费,加强收入管理,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主管领导:黄有方;牵头部门:财务处)
51.监察审计。开展上海海大资产经营公司及其所属子公司2018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做好基本建设的全过程审计监督、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审价和科研纵向课题结题及预算申报审签。推进集装箱供应链大楼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审计,做好研究生公寓项目竣工结算审价,做好特种液货船实验平台的竣工决算审计工作。继续做好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管领导:黄有方;牵头部门:监察处、审计处)
52.校园基本建设。获得航运科技创新大楼项目可研批复。完成新建研究生公寓完成竣工备案。完成集装箱供应链技术研究中心大楼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供应链安全认证服务平台(二期)——供应链大型装备与产品电磁兼容安全检测与性能分析实验室装修工程、2019年港湾学校维修出库项目等修缮项目。(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基建处)
53.信息化。以网上行政办事中心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梳理可网上办理的业务流程,达到70个左右在线流程,并实现自助成绩单打印、在职证明打印、收入证明打印等常用流程。以用户中心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数据治理工作力度,定标准,强落实,重应用,辅决策,初步构建校级数据平台。保障校园网络、一卡通、数据中心、网站、应用系统及其他弱电系统正常运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继续发挥云计算与云桌面在教学科研中的促进作用。(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信息化办公室)
54.图书情报。做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上海临港海洋科技创业园查新工作站”和“浦东知识产权局海大工作站”各项工作,持续稳步发展情报服务工作。完成文献资源建设任务,支撑学校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馆舍布局,继续开展空间改造,拓展服务功能。努力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保证图书馆安全平稳优质运行。举办第九届“海大人文”系列活动。建设研究型图书馆。(分管领导:施欣;牵头部门:图书馆)
55.资产及采购管理。探索建立资产调配与使用机制,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率。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完善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保证新增固定资产入帐率达100%,完成新校资产入账工作。继续完善公有房管理办法,有效利用公有房资源。提高采购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严格采购信息公开,做到采购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资产管理处(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
56.后勤管理。聚焦服务师生,努力构建管理高效、监督规范、服务到位、师生满意的新型后勤治理体系。保障师生餐饮供应质量和服务水平,保持食堂价格基本稳定。提高资源使用效能,能源消耗达到签约目标,有效控制年度能耗增幅4.5%以内。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实现较重大责任事故为零。继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与师生服务满意度,年度师生满意度测评85%以上。
57.维修改造。加强第三方维保服务的监管与考核工作,提高师生满意度;对食堂用电系统加装智能电控装置。完成部分学生公寓电控系统和太阳能系统的更新改造。完成节能监管平台的竣工验收,正式交付使用。对用水监测系统的部分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完成与平台的对接,保证数据准确、及时上传。完成高恒大厦监控系统更改改造工作。完成23号楼一卡通淋浴系统的整体维修,确保正常扣费洗浴。(第56~57项工作,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后勤中心)
58.资产经营。做好企业整合、清理、改革工作,充分调整产业管理架构,形成市场化管理体系。确保经营性房产资源的安全运营。加快通州湾两基地建设。妥善处理育锋轮停运、报废问题。(主管领导:黄有方;牵头部门:海大资产经营公司)
59.校园安全。做好基础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对网上、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监控和排摸,掌握师生动态,调处矛盾纠纷,重视舆情和原生事故处置。建立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健全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和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确保台账规范完备,隐患整改或有效控制率达到100%。加强安全教育与安全风险预防,建立安全评估体系。加强安全风险管控,构筑“三防”结合的立体防范体系。(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保卫处)
60.质量管理。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加强机遇把控和风险防控意识,进一步完善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完成内外审工作。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并作为今年内审工作重点。(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质量管理办公室)
十、校园文化、校友会
61.校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筹建上海海事大学港澳校友会、欧洲校友会(以荷兰为主)、非洲校友会(以吉布提为主)、浙江校友会(以宁波、舟山、杭州、嘉兴等为主)、湖南校友会(以长沙为主)、贵州校友会;召开多伦多校友会成立大会、北美校友联谊会;召开2019年全球校友联谊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校友联盟成立大会。举行第五届校友返校日活动。持续发挥微信等各类平台的作用。(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校长办公室)
62.校园文化建设。做好校园大师剧《陈嘉震》的编排、展演工作,献礼110周年校庆,做好校内精神文明评选工作。出版《上海海事大学志》(1995-2015)。提高对外宣传质量,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的沟通。(主管领导:金永兴、黄有方;分管领导:门妍萍;牵头部门:宣传部)
63.110周年校庆。成立110周年校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校庆工作办公室,做好校庆活动方案策划以及筹备工作;组织开展110周年校庆系列纪念活动,做好文字信息、会务接待、校庆原创纪念文化产品及相关物料设计制作等;成立校庆筹资委员会,做好校庆相关捐赠工作。(主管领导:黄有方;牵头部门:校办、相关处室)
十一、为师生办实事项目
64.提高教职工收入。完成2019年收入预算;开源节流,筹措资金,完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继续深化薪酬制度改革,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主管领导:黄有方;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财务处、人事处)
65.做好教职工体检、福利发放等。提高教职工体检标准,做好教职工福利发放、临港双限房申购、人才房贴、人才公寓租赁、人才租房补贴、优秀人才派遣转事业编等工作。做好学校教职工各类落户工作,力争教职工“居转户”工作有新突破,切实为教工安居乐业提供保障。(分管领导:杨万枫、门妍萍;牵头部门:人事处、校工会)
66.宽带、iptv接入服务。继续做好居住在临港的教职工小区宽带、iptv接入登记、协调工作,为教职工提供便捷的网络环境。(分管领导:杨万枫;牵头部门:信息化办公室)
67.改造与修护。对a1、a2食堂后厨系统进行重点改造;对室外体育器械,体育场馆、教学区及商船学院室外扶手栏杆集中维护;对体育馆、部分学生公寓吊顶进行修护。(分管领导:严伟;牵头部门:后勤中心)
68.做好教职工补充医疗和帮困。继续推进补充医疗保障计划,不断加大帮困的范围和力度。提高补充商业医疗保险(天安保险)参保额度至480元/人。调研并调整《上海海事大学工会医疗互助帮困基金会章程》,以便不断加大帮困的范围和力度。(分管领导:门妍萍;牵头部门:校工会、人事处)